《散步》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了解更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不能深层次领悟文章意境,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圈点勾画、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使其在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材分析: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教学目标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思维发展与提升: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3.审美鉴赏与创造: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学生爱家人。爱亲人,爱国家传统美德,在宽与严出中感受责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语文,揣摩词语含义,体会亲情 。
教学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文章最后一句话。
教学设想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其构思之精巧,遣词之独特,内涵之丰富,令人叹服。尤其在情理交融上,浑然一体,看似情醉人,其实,不知不觉中,人已为作者蕴含其间的意境和哲理所深深的感动。它像一曲感人肺腑的歌,尽情颂扬了生命的美。为此,本课主要设计为让学生自己“以问质疑”、“以读促悟”。 初问、初读,看到了自然的景和人间的情;再问再读,体会的是生命的美;悟至最后,体验到爱与责任,不禁陡然感觉增加了生命的分量。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给妈妈洗脚》的公益广告视频
根据看到的画面,在下面横线上加上你认为恰当的修饰语:妈妈 地笑了(生自由答) 在生自由回答后,师加以小结,再用优美语言激情导入:
是啊,仅仅是孩子端来的一盆水,生活中多不起眼的一个寻常细节呀,然而它却不仅仅缓解了妈妈一天忙碌的疲劳,更让妈妈从心底感到了由衷的幸福与安慰,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散文,也是从一件寻常小事中去感受一个家庭生活的和谐与温馨(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及依据:因为有图有声的直观电视画面更能撞击人们的心灵,通过这样的导入更容易让学生融入爱的氛围,激发起学生学习本文的热情)
二、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然后说说文章讲述了怎样的一件事。
提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提醒学生要想把事情概括清楚,就要留意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语言也要尽量简洁一些。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理清了文章脉络,明确了—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
三、合作探究
(一)、创作台词,分角色朗读课文
1.分配朗读任务:既然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家庭里有四个成员,事情的走向就与家庭成员的性格密切相关,现在我们每个语文学习小组具体负责研究一个人物,共同探讨人物性格,揣摩人物语言,进行朗读练习;还要完成一个特别挑战任务—把文中的一些叙述性语言转化成相应人物的语言,合作自行补充创作人物台词。
分配:第一小组—“母亲,第二小组—“我”,第三小组 —“儿子”,第四小组—旁白。
2.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点拨指导,小组辨析该在什么地方留出必要的停顿圈点勾画。
3.朗读: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分角色创作朗读其他同学细心听,遇到自己认为朗读者演绎得不够好的地方标注下来,点评时指出大家齐读最后一段
4.点评:感谢这些同学用声音为我们演绎了这个故事听众们,你们愿意点评吗?或者选取几位同学发言,点评优点和缺点;或者采访朗读者是如何将某一处处理得这么精彩的通过自评与互评,使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归纳:读得情态毕现,是因为对人物理解得入木三分。
(二)、捕捉细节,深入探究课文
1.分析人物:这几个人物分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提醒:请关注细节,让细节说话圈点勾画)
(1)学生通过对课文细节的把握,分析三个人物的性格:“母亲” —温和慈爱;“儿子”—伶俐聪明,善于观察,懂事;“我”—稳重,孝顺,温和。
(2)分析“妻子”性格特征
教师询问大家:“有一个人物刚才我忘记分配了,大家怎么也不提醒我?”学生指出被“遗失”的人物是“妻子”原因在于她没有说话经过分析,大家得出结论:这个无言的人物给人留下了“温柔贤惠、善于给丈夫面子”的印象。
2.探讨景物描写的意味所在。
(1)采访朗读“旁白”的同学:你读到景物描写的段落时,语气很轻快为什么要这么处理呢?
(2)大家不觉得这些句子和“散步”的主题并无关联吗?散步途中所见多矣,为什么选择这几处景物来描写呢?
归结:这些景物透露出生机勃勃的春的气息春天来了,新的一年开始了,天地间充满了新的希望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几乎所有的人都欢迎春天的到来,作者的喜悦更是格外强烈(因为母亲“又熬过了一个冬天”)作者满怀对生命的珍惜和感谢,满怀对母亲健康长寿的祝愿。
(三)、讨论
1.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我”最终还是依从了“儿子”,这不意味着“母亲”的意愿没有得到尊重吗?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你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2.为什么把“我”背母亲,妻背儿子描写得那么郑重其事?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3归纳“幸福家庭秘诀”
学生说出“尊老爱幼”“对家人的爱”“体谅”“尊重”“信任”“为他人着想”“不斤斤计较”“学着勉强自己”等众多答案,对课文的理解开始悄然内化了。
托尔斯泰有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个个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家庭的相似点,也正在于此。
(四)、品词句语言学习
1.用圈点法圈出你认为文中精美的句子(放声阅读,重点揣摩具有对称的美的词句)
归纳:学习课文的语言,可以把注意力专门放在词句上精美的语句反复揣摩,揣摩作者怎样遣词造句,悟出一点道理来,今后自已作文,就会灵活运用。
本文两两对称的句子很多,这是本文语言精美的主要成分对称的句子有对称美,互相映衬,很有情趣例如: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2.这篇短文为什么大词小用、小题大做?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圈点勾画,快速寻找。
归纳:例如:“分歧”“责任的重大”“整个世界”等,这样的大词小用,小题大做,透露作者这一篇《散步》大有深意,借散步讲一个道理。
四、感悟体验
1.再次体会:人在爱的循环里构建家庭,走出家庭,又组成新的家庭,爱也就被带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再次齐读文章最后一个段落,如果你比刚才有了更深的体会,请在读后告诉大家。
交流感悟:“两个人背上的加起来就是一个世界”,是因为这两个部分代表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生命之火不熄,爱与责任就在一代代人心中郑重传递(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一段应该读得庄严、凝重、深沉,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
3.结合课文,畅谈自己幸福家庭生活中感受到的爱让我们一起,给自己片刻的静默时光,在心里回放幸福的家庭生活片段,试着体味一下其中的滋味。
五、拓展延伸
(一)、创作诗句,表达感悟
1.屏幕显示诗句,在背景音乐中,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有人说,家是一条船,载着我们度过人生的漫长河流我们在船上相互靠紧遇到风鱼浪险,也不孤单。
有人说,家是一片港湾,让疲惫的心感到安然,恬静的休憩之后,生命的航船会再度高高地扬起风帆。
还有人说,家是永远的岸,让漂泊的游子梦萦魂牵从这里起航,向这里停靠,起点和终点重合人生却已悄悄变得饱满。
2.同学们,学过这一课之后,你想用怎样的语言表述“家”呢?请你也试着说说吧。
屏幕显示一组温馨的家庭生活画面,背景音乐柔和优美学生从左至右,谁想好了谁就站起来说,不间断在聆听中如果有格外触动自己心灵的句子,就记录下来并注明小作者。
学生依次起立,吟出自己心中的诗句教师不插嘴打断,使之成为一首连贯完整的长诗。
(二)、归结所得,深刻领悟
在同学们的诗句中,句含着挚切单纯的赤子之心让我们都来珍惜亲情,做爱心传播的使者,爱世界、爱祖国首先从爱家庭、爱亲人做起!
六、作业—用行动表达爱
亲情不单单是你身上的新衣服,手里的零花钱,桌上可口的饭菜,它也应该是孩子和爸爸妈妈说的贴心话,为父母端上的一杯茶亲情不单有甜美的宽容和宠爱,还包含着也许令人厌烦的唠叨和可能产生的误解,亲情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光来。领悟今天的作业是—
在父亲母亲的背上静静地趴一会儿(至少一分钟),想象自己回到小时候,再为他们做个简单的按摩照照镜子,感受一下他们的背和你的背有什么不同虔诚地做完这些事,然后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Copyright © 2005-2023 [全国优秀作文网] 中国 作文在线 Finish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www.YouXiuZuoWen.com 管理员 QQ:113391928 QQ群号:36308218